關注官方微信
天天315維權
大象新聞·映象網記者 董彩紅/文圖
“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逛超市、看電影、坐公交都要戴口罩,到公共場所、乘坐網約車要主動掃碼,違者將承擔法律責任……”
5月13日,鄭州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鄭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佩戴口罩和使用場所碼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此舉意味著戴口罩、掃碼正式入法。
5月14日,是入法后施行第一天,大家接受度如何?遇到了哪些新問題?大象新聞記者做了探訪。
走訪:不漏一人,不漏一碼
“請大家戴好口罩、掃碼乘車……”5月14日上午9時,花園北路公交站牌,記者留意到,每一輛車都有自己的專屬二維碼。每一輛公交車司機都會提前提醒,乘客不正確佩戴口罩或不掃碼,不允許乘車。
“我們要嚴格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碼。”一位9路車司機師傅介紹,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旦發生疫情,能夠根據實名登記,第一時間追蹤關聯人,最大限度遏制疫情蔓延。
9路車司機介紹,目前疫情嚴峻,大家都比較自覺,很多人不需提醒都會提前自覺掃碼、佩戴口罩。遇到個別不符合要求的,提醒后,也會立刻調整。
有個別老年人操作不便的,會有熱心市民或志愿者幫忙協助。
市民王女士坦言,“掃碼、戴口罩立法能讓大家更自覺的約束自己,保護自己也保護大家。”
問題:如果手機丟了,或者沒電咋辦?
在一些商場、超市門前,除了門口張貼有明顯標識:提醒大家戴口罩、掃碼外,還有專職工作人員專門提醒,并有一些監控攝像設備,輔助監督。
“如果有人手機丟了或者沒電的情況下,怎么辦?”對于這個問題,農業路一家超市負責人介紹,他們備有登記表,遇到特殊情況。例如顧客手機沒電了,或者老年人不會掃碼也不會寫字的情況,只要拿有身份證等關鍵信息,工作人員幫忙手動登記信息也可。
細節:一些醫院會提供免費備用口罩
除了商場、超市、乘坐交通工具的情況,根據《決定》的要求,去醫院就診、陪護時,接受體溫檢測、查驗健康碼、登記行程信息等健康檢查時;出現鼻咽不適、咳嗽、打噴嚏和發熱等癥狀時;在餐廳、食堂處于非進食狀態時,都應當規范戴口罩。
第一天施行情況如何?
在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門口,大象新聞記者看到,如不嚴格遵守防疫要求,是不允許進醫院的。另外,每一位都會進醫院的市民,都會測體溫,問是否有咳嗽、發燒等癥狀。
有一點很暖心,對于沒有戴口罩或者佩戴口罩不合格的,醫務人員還會免費提供口罩。
市民楊女士坦言,出門在外,出現過口罩帶斷了,或者忘記戴口罩的情況,希望在一些公共場所,多一些提供備用口罩的地方,以防不時之需。
聲音:立法規定餐飲業服務從業人員佩戴口罩非常有必要
“必須戴好口罩,對自己負責也對大家負責。”大象新聞記者采訪時,大家對戴口罩、掃碼立法都持支持態度。
還有市民很幽默“口紅省了”、“口罩讓我更帥了”……
大學老師王秀英坦言:“非常好,早應該這樣規定了,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有了處罰依據,就可以更有效控制疫情傳播,筑牢生命防線。”
網友“先吃飯吧”發表觀點:支持口罩佩戴常態化,必要化,增強病毒防范意識可持續化,不懈怠,時刻保持高警惕,堅決克服輕視、無所謂、自以為是等思想,牢固以佩戴口罩為己任,外出活動口罩隨身攜帶,勤更換,提高個人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很多市民強調,以立法規定餐飲業服務從業人員佩戴口罩非常有必要。
“除了人人自覺,一些公共服務行業更要嚴格落地,違者處罰。”市民王女士說,疫情之后,大家對公共衛生都更加重視,餐飲服務從業人員都是直接接觸顧客入口的食物,希望能夠下大力度加強餐飲服務從業人員健康管理,消費者才能吃得安心、放心。
專家:防控奧密克戎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戴口罩
除了立法,要求大家掃碼、戴口罩常態化。
在新冠病毒的預防上,口罩的重要性是立法的重要考量。
河南省疾控中心專家介紹,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染力強,而防控新冠病毒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戴口罩,口罩不僅可以防止病人噴射飛沫,降低飛沫量和噴射速度,還可以阻擋含病毒的飛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
小提醒:戴口罩和不戴口罩的幾種“姿勢”
此外,對于佩戴口罩和不佩戴口罩區別,疾控專家也給予了清晰的數據對比:
我沒戴口罩,確診病例也沒戴口罩,感染的幾率是90%;
你戴了口罩,確診病例沒戴口罩,感染幾率30%;
我沒戴口罩,確診病例戴了口罩,感染幾率5%;
你佩戴了口罩,確診病例也戴了口罩,感染幾率1.5%;
我戴了口罩,確診病例戴了口罩,距離是1.8米以上,感染幾率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