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官方微信
天天315維權
小升初“擇校”,每個人心里都有不同的標準:有人看升學率,誰的升學率高就選誰;有人看硬件,誰的條件好就選誰;有人看名氣,誰的資源多就選誰……其實,在小升初“擇校”問題上,沒有對錯之分,過程難熬,做決定的那一刻更難熬。
2020年,鄭州市區實行公辦、民辦初中學校同步報名、同步錄取、同步注冊學籍。小升初“擇校”難題由多選變為單選,當民辦中學的提前“掐尖”被進一步禁止,“公民同招”或將進一步改變初中學校的格局。
課余,同學們盡情徜徉在書海中
家門口的優質初中越來越有“熱度”
到底是選擇劃片的公辦學校還是沖民辦學校?從鄭州公布小升初政策起,不少家長的這場心理博弈就一直沒有停歇。
不過,家長趙女士卻早早下定決心:就選擇家門口的公辦初中。
趙女士所說的是鄭州市第四十七初級中學,這也是鄭州市首批“新優質初中創建學校”。1996年,鄭州市第四十七初級中學初露頭角,開始征程,2020年,24歲的她已經霞光萬丈。
每天早晨,趙女士都會有意無意地在學校門口轉轉,看到學生們主動在排隊等待的間隙讀書,這是她喜歡的入校狀態,她也希望孩子能成為其中的一員。
這是一所詩意校園,校園里,樹木蔥郁、紅葉碧桃。
清晨,一陣悠揚的鋼琴聲從勤學樓一樓大廳傳出!队鲆姟贰毒沾卫傻南奶臁……每天,音樂社團的學生都會用不同的音樂迎接同學們到來。
這是一所書香校園。什么樣的人文環境,成就學生什么樣的底蘊和視野。來到這里的每個人都知道,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發財,而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圖書館、流動書吧、班級圖書角……只要你愿意,隨處都可以閱讀。每周,周寒雪和王雅雯都會和老師一起來到圖書館。這里有10萬本藏書,她們可以盡情地徜徉在書的海洋。王雅雯說,在這里,她認識了百折不撓的祥子,也體會到保爾·柯察金驚人的意志力和頑強的毅力。
馬銘埼毫不掩飾自己對校園的喜歡:在這所學校,環境好,老師好,氛圍好。
曾經的“背水一戰”變成了小確幸
往年,由于民辦初中先于公辦初中招生,這就導致一部分優秀生源被民辦學校挑走。曾有家長直言,選擇公辦初中學校是無奈之舉,有點“背水一戰”的感覺。
去年,鄭州市區探索公辦民辦初中同步招生,民辦學校風頭已比往年顯弱。有業內人士預測,今年選擇民辦初中“試一試”的學生會減少,選擇公辦初中或將成為許多人的“小確幸”。
在鄭州市第四十七初級中學,每一個學生都被看得見,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得到最好、最合適的發展。如果你不能成為山頂上的高松,那就當棵山谷里的小樹吧,但要當棵溪邊最好的小樹;如果你不能成為一只香獐,那就當尾小鱸魚,但要當湖里最活潑的小鱸魚。為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學校開設了近30門校本課程。每周五下午的最后兩節課是社團活動時間,你可以恣意展示自己的特長。
趙博涵是該校九年級學生,她的夢想是當一名外交官,曾任學校模聯社主席和學術總監,也曾多次參加過模聯峰會。“參加模聯,是一個找尋自我和理想的過程。它是我實現外交官夢想的第一個腳印。”趙博涵說。
加入了金話筒社的馬銘埼已經在校園廣播站“工作”一段時間。“學校還專門聘請了專業老師幫我們輔導,收獲滿滿。”馬銘埼說。
正如該校副校長程雷所言,走進校門的學生都是我們的孩子,陪他們走過盛夏寒冬,伴他們欣賞春華秋實,播善良一粒種,圓孩子一個夢,盡教師一份心。
優質教育背后的硬核師資
“公民同招”,優質生源不會像往年那樣扎堆于個別學校,公辦初中也不會再像往年那樣流失太多生源。在不少家長看來,公辦學校的優勢也會凸顯出來,生源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演變成了師資競爭。
的確,教師素養的厚度,決定學生發展的高度。教師強,學生就能受益。鄭州市第四十七初級中學就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42人,中級教師60人;省、市級名師4人;省、市級骨干教師30人;省、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6人;鄭州市優秀教師31人。并成立了由楊福偉老師主持的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
在該校副校級督學楊智林看來,愛是教師的本能,讓愛成為學生人生拐角處的一束光。
柳春華老師說,有人說,如果你生命中的云層遮蔽了陽光,那是因為你的心靈飛得還不夠高。她要帶領那群與她一同經歷喜悲的學生,跨過艱難,飛越沮喪,去尋找那云層之上的燦爛陽光。
老師們的愛,家長們感受得到。
“姜老師對孩子真有一套,孩子們能遇見這樣的老師,真是他們的福氣”……這是學生家長對姜金萍老師的評價。
在這里,每位老師又都是一個攀登者,他們愿意成為學生成長的階梯,用雙手將學生們托舉得更高。雖然只教學生3年,但他們更要想到以后的30年。
黃培老師說,她不僅傳授學生知識,更要傳遞給學生受益一生的正能量,她要做一名讓學生們一輩子懷念的老師。
新優質初中突圍更值得期待
“公民同招”,這并不是一個新詞。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實現公平而有質量教育的重要一步,也能進一步實現學校從“挑好學生”到“教好學生”的轉變。
如何教好學生?這就牽涉到教育質量的問題。鄭州市第四十七初級中學連續16年被評為鄭州市教育教學先進單位。課堂是教育的主戰場,課比天大,這是鄭州市第四十七初級中學每個教師對上課的態度。校長夏霞堅持每天扎根課堂,她期待他們的觀課議課能帶來教學工作的新局面。
宋婭菲覺得老師們在課堂上講得特別透徹,同學們上課學習的狀態也讓她很興奮。
李易壑英語不錯,老師會讓他再學習一些閱讀技巧等,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曹正坤數學成績比較理想,老師也會建議他再拓展一些與課內知識相關的題型。“有用,成績也有進步。”曹正坤說。
這就是鄭州市第四十七初級中學的“自能課堂”,使學生在自主學習與開發中獲得更深刻的學習理解。
學校2019屆畢業生賀佳明已是一名高中生,他在寫給母校的信中提到,每到學習時,總是想念當時在學習小組中激烈討論的模樣,想念為了小組名次高舉雙手的爭搶,以及上課時回答錯誤之后的沮喪。那時看來,這些或許都微不足道,但現在成了只能回想的美好。
到底是選擇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在“公民同招”的大環境下,鄭州市教育局也反復提醒,請家長結合學校特色、學生興趣、家庭經濟狀況等,慎重選報民辦初中學校志愿。當然,如果不能適應民辦學校,家門口的“新優質初中”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正如廣電南路16號——鄭州市第四十七初級中學,在這里,會讓每一朵花都開出自己的境界。無論高低、貴賤,只要是生命,都讓它綻放,沒有任何理由地綻放。①